川渝攜手打造第三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自2020年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以來,雙方的每一次黨政聯席會議,都會推出“重磅”措施,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起到重大推動作用。
這一次也不例外。
在12月14日舉行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四次會議上,兩地黨政部門審議通過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實施方案》《共建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關于支持川渝高竹新區改革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方案》《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口岸物流體系實施方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第二批事項》等文件。
這些文件傳遞出了哪些發展信號?
會上審議通過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共建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實施方案》提出,將依托川渝裝備制造產業基礎,加快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裝備制造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計劃到2025年,川渝裝備制造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超過1萬億元,世界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初步形成。
也就是說,川渝將攜手把裝備制造產業,打造成世界級、萬億產業集群。而在這之前,川渝兩地正共同打造世界級萬億汽車產業集群、世界級萬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第三個萬億級產業如何打造?《方案》提出包括川渝共同構建裝備制造產業生態圈等9大任務。
“《方案》首次提出了‘兩核一帶’概念?!彼拇ㄊ〗洕托畔⒒瘡d廳長朱家德介紹,“兩核一帶”是圍繞成都德陽地區、重慶中心城區這兩個核心區,和G93成渝環線高速產業協作發展示范帶“做文章”,發展能源裝備、航空航天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
另外,在清潔能源裝備產業方面,川渝兩地將圍繞風電、太陽能、水電、地熱等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開展合作;在航空航天產業方面,將通過強化主機引領、推動雙向配套、促進集群發展,形成一體化工業基礎和產業體系;在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方面,將共建協同發展體系,增強兩地裝備在重大鐵路工程建設、城際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供給能力;在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方面,將圍繞川渝兩地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鏈缺失、薄弱環節,鍛長板、補短板,共建西部領先的智能制造裝備基地;在專用裝備產業方面,將結合川渝產業結構和地域特色,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裝備和自然災害防治裝備;在裝備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基礎上,兩地將匯聚創新資源,持續推動創新載體共建共享,強化產業深層次協同;在提升裝備制造產業智能制造水平上,將立足川渝兩地裝備制造集群優勢,加強智能制造基礎共性技術創新;在共同構建多層次開放式產業協同體系上,將協同開展通用航空、工業機器人等產業互補招商,引進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后勁足、帶動效應明顯的優勢項目,提升產業競爭力。
會上審議通過的《共建成渝地區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提出,計劃到2025年,川渝兩地將基本建成特色鮮明、體系完備的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成國內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新高地。
屆時,川渝兩地將培育20個“龍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40個二級節點,推動建設1000個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數字化管理等示范項目,兩地工業互聯網相關服務企業達到1000家,持續推動“5G+工業互聯網”讓“上云”企業達到50萬戶。
為實現上述目標,《方案》提出,川渝兩地將統籌推進一攬子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共同推進網絡升級改造、構建標識解析體系、強化網絡基礎設施支撐作用、推進工業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協同推動產融對接等。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藍慶華表示,在引導企業“上云上平臺”方面,《方案》提出,將建立川渝平臺一體化發展機制,聚焦重點行業和領域,支持建設一批布局合理、差異發展、優勢互補、開放共享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引導打破平臺區域壁壘。通過加快“云+智能”融合,有效降低兩地企業“上云”成本,推動企業工業設備聯網“上云”、業務系統云化部署,推動工業App向平臺匯聚,同時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上云”成效評估,引導企業深度“上云”。
作為川渝兩地率先啟動建設的跨省級新區,規劃范圍涉及四川廣安市和重慶渝北區的高竹新區自2020年底設立以來,積極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產城景融合發展等新路徑,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焦點之一。
為加快形成“1+1>2”政策疊加效應,讓更多項目、資金、政策向高竹新區匯聚,推動其成為川渝合作的高水平樣板,《關于支持川渝高竹新區改革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適時出臺。
《措施》內容包含7個方面、共28條政策“干貨”,包括發展主導產業方面,支持重點發展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產業,允許產業項目自主選擇申報兩省市產業扶持政策、獎補資金;在創新能力建設方面,支持創建?。ㄊ校┘壷攸c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開放平臺建設方面,支持創建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和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創新區,與重慶果園港等合作共建“無水港”;強化用地用能保障,支持編制高竹新區國土空間規劃,試行建設用地指標、收儲和出讓統一管理機制,統一水、電、氣等管(線)網及供應設施規劃建設、服務標準和供應機制等;在財稅金融方面,對涉企的地方稅費按照兩地最低稅率或收費標準進行調整;在創新人才機制方面,支持新區開展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先行先試、實行聘任制公務員等;在賦予管理權限方面,依法下放?。ㄊ校┘売嘘P項目管理權限,支持開展集成改革試點等。
“川渝高竹新區作為全國唯一跨省域共建新區、川渝合作前沿,此次《措施》出臺將進一步帶動新區跨越式發展?!睆V安市委書記張彤說。
共建“雙碳”示范區,也是此次會上傳出的強烈信號?! ?/span>
據悉,此次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方案》,是國內首個區域碳達峰碳中和聯合行動方案。
《方案》提出了“10項聯合行動”協同推進區域碳達峰、碳中和,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雙碳”示范區。
這10項聯合行動包括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空間布局綠色低碳行動、綠色低碳財稅金融一體化行動、綠色低碳標準體系保障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綠色市場共建行動、綠色低碳生活行動、綠色低碳試點示范行動,涉及生產生活方方面面。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唐幸群表示,隨著《方案》推動實施,川渝兩地協同共建“雙碳”示范區,將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新方式、新典范,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向綠色低碳高質量轉型。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如何實現“貨暢其流,人暢其行”?
《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口岸物流體系實施方案》給出了解決辦法?!斗桨浮诽岢?,將統籌優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口岸物流系統總體布局,營造良好口岸物流發展環境。
具體而言,雙方將以成渝雙城為極核,暢通西部陸海、亞歐、沿江、航空等國際物流大通道,共建重慶主城都市區、成都都市圈、萬達開、成渝中部、川南渝西這個5個樞紐經濟發展區,培育成渝、沿江、成綿樂這3個口岸物流發展帶,建設“兩極核、四通道、五區、三帶”物流體系,到2025年,川渝兩地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4萬億元。
為此,《方案》提出4個方面、共14項工作任務,通過統籌推進區域口岸物流聯網運行、培育提升區域口岸物流經濟發展動能、合作開展口岸物流設施建設運營、優化區域口岸物流協同發展環境,引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全面融入構建“大循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四川省口岸物流辦主任吳舸表示,隨著《方案》實施,川渝兩地將進一步完善形成“貨暢其流,人暢其行”的物流配送格局。
今年初,川渝兩地聯合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方案》,提出在交通通信、戶口遷移、就業社保、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6個方面、16項公共服務和民生事項,讓兩地群眾切身感受到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協同的政策紅利。此次出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便捷生活行動第二批事項》,是對第一批行動方案的補充更新,將進一步完善川渝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政策體系。
此次《行動》提出聚焦8類行動、實施27項便捷生活措施,將在1-2年內實施到位,包括交通通信便捷行動事項,身份認證便捷行動事項,就業社保便捷行動事項,教育文化便捷行動事項,醫療健康便捷行動事項,住房保障便捷行動事項,“一卡通”便捷行動事項,應急救援便捷行動事項等。
“目前成都市和重慶兩江新區已入選全國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隨著《行動》的實施,將為川渝兩地居民創造更便捷的‘雙城生活’?!彼拇ㄊ“l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鄧長金表示。